白人家庭及中等入息家庭日減 多市貧富懸殊擴大 |
2009-02-09 (03:12) |
(多倫多 )(星報專訊)多 倫多市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白人家庭減少,中等入息家庭也日漸減少。多倫多大學教授赫贊斯基(David Hulchanski)在2005年發表了一份報告,名為《三城記》(Three Cities) 。 今年底,赫氏將與他的研究員為這份報告發表更新本,其中的數據採自2006年的人口普查。這份更新本證實了上一份報告的趨勢,就是貧富懸殊擴大。 人口結構正在改變 例如加拿大統計局的人口普查354分區,人口結構正在改變。1950年代多的是紅磚式平房、屋前楓樹高聳、夾著又窄又長的車道,是典型的白種中等階級加拿大社區。但這社區像士嘉堡其他地方一樣,白人數目已在不住減少。以赫氏的定義,這社區已不再是中等階級。 赫氏在新的報告中的結論清楚不過。這個社區,北起羅倫斯大道東(Lawrence Ave. E)、南及Knob Hill Park、西至冰梨路(Brimley Rd)、東迄麥高雲公園(McCowan Park)。由1995年到2005年,這一區增加了1,020個明顯是少數族裔居民,現在佔區內人口的55%以上。 在這10年中,新遷入的居民都是來自南亞國家,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像不少新移民一樣,他們都要為生活而奮鬥。 這一區的平均個人入息在2006年是29,929元,比多倫多人口普查的平均入息40,074低25%。以赫氏的分類,起碼在2000年開始,這裡成為低收入區。 不過,久居這裡的白人會認為這裡一帶仍屬中等入息地區,但是他們也知道,很多鄰居已由白人變成印度人、或者斯里蘭卡人。 事實上,在多倫多,社區由中等入息降到低收入階層,是不需要突然變得窮困的。這是因為市內高收入人士收入再增加,社區內中等入息人士入息不變,此消彼長,便相對地較貧困了。 近期多集資購房子 當地兩名地產經紀稱,向他們查問房子的人,有70%是南亞裔人。Coldwell Banker 一名經紀稱,近期很多買家都屬大家庭式的。他們收入低,所以集資購買房子,而所謂低收入,很多時只是略高於最低收入。 低收入區很多時都會缺乏社區設施,但這個社區不虞匱乏,有士嘉堡全科醫院、皇家銀行、Shopppers Drug Mart、有圖書館、還有Price Chopper。一名印度裔居民稱:「這裡設施齊全,甚麼都有,十分方便。」 區內一間書局the Paperback Exchange,在10年前開始將小學用的書本,例如英文文法書籍放上書架上,旁邊是科幻小說。有教師指出:「學不好英文,將來沒有出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