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民主及共和兩黨上周達成削減開支及提高國債上限協議,但經濟前景仍然烏雲密布。紐約股市日前經歷大跌市後,周五稍為回穩,但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突然宣布把美國的長期信貸評級由最高的AAA降低一級至AA+,前景列為負面。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被降級,此舉勢必令美國政府、企業及消費者的借貸成本上升,對經濟構成更大打擊。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隨即質疑標普計算錯誤,出現高達2萬億美元誤差。美國聯邦儲備局則稱,降級不會影響聯儲局的貼現窗和公開市場操作。
對於標準普爾降低美國主權信貸評級,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中國作為最大債權國,北京有權要求美國保障中國的美元資產安全。
評論文章指出,中國有權要求美國正視債務問題,亦有權要求美國保障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文章批評美國不應讓選舉政治挾持全球經濟,又指國際可考慮採納新的全球儲備貨幣,而美國發行貨幣亦應受監管。
美國自1917年以來一直獲另一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評為最高的AAA級,而標準普爾也自1941年以來把美國的評級維持在AAA。今次降級行動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標準普爾解釋,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仍然龐大,債務沉重,加上政府的決策過程緩慢,促使該公司作出今次降級的決定。
標準普爾認為,政府和國會同意在未來10年內削減開支2萬1千億美元,與該公司所要求的削減4萬億美元相差太遠,不足以整頓好美國的財政狀況。
該公司發表聲明稱:「我們認為,國會和政府最近所同意的整頓財政計劃,並不足以令政府的中期債務負擔穩定下來,而今次降級行動正是反映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