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枚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海洋二號」,16日早上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早上近7時,中國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枚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海洋二號」,成功送入太空。「海洋二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也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預報,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信息。衛星的用戶是國家海洋局。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海洋一號」和「海洋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蔣興偉研究員稱,「海洋二號」衛星首次實現高精度的精密定軌,對海面高度變化的測量將達到厘米級,其設計指標優於4厘米。
蔣興偉表示,「海洋二號」通過遙感監測風、浪、潮、流等海洋動力環境參數,包括海平面、海洋高度、海水溫度等變化異常的信息,將對監測厄爾尼諾現象、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海洋二號」衛星設計具備對海嘯波、巨浪等突發災難的監測能力,海洋突發災難發生時,如果衛星過境即可進行遙感監測。
中國海洋衛星目前規劃有海洋水色環境(「海洋一號」)、海洋動力環境(「海洋二號」)和海洋雷達三大衛星系列,海洋雷達衛星計劃2015年前發射,其遙感載荷為多極化多模式合成孔徑雷達,將對海洋溢油、海冰、海上目標監視等具有很好觀測能力。
蔣興偉說,這三大海洋衛星系列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承,都是利用航天技術進行全天時、全天候的海洋環境遙感監測,將在海洋防災減災工作中提高預報、預警的準確度和時效性,同時為中國海洋權益維護、海洋環境保護等提供數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