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指兩岸關係緩和成國際典範 |
2011-09-02 (12:02) |
  在台灣,總統馬英九表示,過去3年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從原本對立衝突邁向和緩,「這已經成為國際間許多潛在衝突國家或地區,解決爭端的一個典範」。他同時強調,當中共仍沒有放棄武力犯台,追求和平必須以實力作為後盾。 九三軍人節前夕,馬英九上午在總統府內以視像方式向各軍區主官賀節。他致詞時指出,8月23日在昔日戰地金門,舉行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和平祈福日活動,他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克拉克,及來自柬埔寨的宋可邵,一同敲響和平鐘聲,傳達中華民國堅持追求和平普世價值的決心。 馬英九說,兩岸關係從原本的對立衝突,邁向和緩,「這已經成為國際間許多潛在衝突國家或地區,解決爭端的一個典範」;這也印證了 在追求和平戰略指導下,必須採取「上兵伐謀」的思維,尋求突破兩岸僵局、開拓國際生存空間,及保障台海安全與和平的新出路。 他認為,過去3年採取穩健且務實策略,積極改善兩岸關係,逐步消弭原本台海緊張關係的不可預測性與不安全感,以確保中華民國存在、捍衛主權尊嚴、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在這個追求國家長治久安,及兩岸互利雙贏的目標下,可恃的國防力量絕對是政府協商談判的堅強後盾。 馬英九同時強調,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轉變,及非傳統安全議題所帶來的威脅與挑戰,建軍備戰工作不可以有任何懈怠,當中共仍沒有放棄武力犯台,追求和平必須以實力作為後盾。他再次強調,絕不會輕忽自我防衛力量的建立,呼籲全軍官兵深切體認,備戰才能避戰、止戰的道理,共同戮力打造國家安全三道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