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磯 )(本報記者程嫣洛杉磯報道) 新學期已經到來,和逢年過節一樣,每當告別舊學期、迎接新學期時,都會有不少學生或學生家長向老師贈送禮物,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不過,此間部分華裔家長卻私下抱怨,送禮時遭遇「同僚壓力」,面對其他家長「出手大方」的做法,往往擔心自己的禮物「不夠份量」,導致孩子相對同學占「劣勢」。
據了解,洛杉磯各學區對老師收禮方面規定不一,大部分學區並未對禮物價值明文規定,少數學區則有諸如不得超過100元的限制;部分成人學校也規定老師不許收學生禮物。針對送禮議題,老師們表示,學生送禮是對自己的肯定,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但若贈送太貴重的禮物,即便學區沒有硬性規定,也會讓自己為難。
美國社會有「學生給老師一個蘋果(give an apple to the teacher)」的傳統,是對學生感謝老師、「禮輕情義重」的美好描述。然而,現代版的解讀卻截然不同。有網站指出,「蘋果」作為禮物的時代已經過去,除非「蘋果」所指的是「蘋果牌」電腦或iPod。
華人注重禮尚往來,辭舊迎新時贈送禮物、感謝恩師,是華裔群體和美國社會共同擁有的一項傳統。然而,隨著「禮多人不怪、禮重不壓身」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送禮也變得越來越有壓力。
居住在聖蓋博谷的一位華人家長透露,原本送老師的禮物一般都是馬克杯或糖果,不過後來聽部分家長提及,有一些富裕的家庭往往出手闊綽,甚至有家長在送給老師的花籃裡悄悄放入數額不少的現金,而這也為孩子是否能在活動中當領隊或受到其他額外的關注,奠定了基礎。在這種趨勢下,「禮輕情意重」恐怕已過時,自己送禮時也不得不「加碼」。
在洛杉磯華人論壇上,給老師送禮也成為了不少家長討論的話題。有家長提到,起先送25元的禮品卡,後來聽說別的家長都送100元的,就只能跟著加,否則怕孩子得不到關照。也有網友表示,美國人習慣於送小禮物,點到為止,華人則崇尚送大禮。隨著此間華裔移民的增多,送禮風也日趨奢華。另一位自稱kala的網友說,洛杉磯曾有一名小學老師因家長送禮曝光後受到處分,一開始是家長主動送,後來變成老師主動開口要,家長忍無可忍後告發。
洛杉磯地區的學區和學校是否對老師收禮上限存在規定呢?南加州華裔家長教師協會現任會長Margaret表示,自己任教的胡桃谷(Walnut Valley)學區規定,老師接受學生禮物價值不能夠超過100元。該規定從許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一直採用到現在。
她表示,送奢華禮物的現象雖然不普及,但也偶有發生。比如早年,學區內就在老師結婚時,送了一套非常名貴的餐具,老師雖然感激學生的情意,但是覺得這樣的禮物有些「超過」,最終將禮品退回。不過,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還是會送簡單而貼心的禮物,巧克力、糖果、20至30元的餐廳禮券等,都是常見的禮品。
該協會前任會長馬雅俐在阿罕布拉(Alhambra)學區任教多年,她說,該學區的成人學校有規定,老師不能接受學生的禮物。不過,中小學一般沒有這樣的規定。許多學生都送99仙店買的小裝飾品,通常都不是名貴的東西。有時候,她也不會記得哪些學生有送禮,哪些沒有送。送禮只是順便的心意,老師最高興的還是學生表現優秀、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