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於三藩市時間9月16日在三藩市展開出訪美國的首站行程。
周一嶽在當地出席了2011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高層會議。會議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高層衛生官員、學術界及業界翹楚,共同探討區內公共壎肣措麊漪D戰,以及公私營合作在強化醫療體系、減輕疾病帶來經濟負擔等方面的角色。
周一嶽和與會者分享香港在處理非傳染病問題所作出的努力和經驗。他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就非傳染病發表的報告,指出在2008年,約3600萬人因非傳染病致死,佔全球死亡人數三分之二。因非傳染病致死人士當中,44%為70歲以下人士。就亞太經合組織地區而言,預計到2030年,每年因非傳染病死亡人數會增加41%。
他說,證據顯示,許多非傳染病源於相類似的行為風險因素,例如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吸煙和飲酒過量,而這些行為在成年人當中亦不難發現。健康推廣、預防及介入策略,能有效減低非傳染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為此,香港衛生署在2008年推出《促進健康: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框架》。策略框架按行為風險因素,制訂全面防控非傳染病的基本原則,以促進市民健康。
在高危人士預防疾病及控制病情方面,周一嶽認為基層醫療服務亦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為發展和推廣基層醫療服務,香港政府在2010年發表《基層醫療發展策略文件》,並設立基層醫療統籌處,以落實相關策略及行動,加強協調,務求為需要控制病情人士提供有效、安全及高質素的基層醫療服務。
周一嶽強調,在對抗非傳染病問題上,雖然政府扮演主導角色,但同時亦有賴相關界別持分者的緊密合作,同心協力締造良好環境促進健康。他呼籲各人為自己健康負責,選擇健康的生活模式。
出席高層會議前,周一嶽與馬來西亞壎苀〞纗糷今僋|行雙邊會議,就兩地醫療壎舠〞p和共同關注的事宜交換意見。
周一嶽將於明日轉往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