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曾蔭權下周三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他承認,政府在房屋政策方面失誤,成為民怨的主要來源,因此新一份施政報告將主力處理民生問題。
曾蔭權承認,在房屋問題上施政失誤,因為當年房地產泡沫爆破,市場與商界的反應很大,逼使許多政策停止,以致土地儲備不足。他又認為,目前民怨大主要源於房屋問題,高房價令市民無力負擔,希望新一份施政報告可以回應市民的需求,獲得較多認同。
曾蔭權強調,房屋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必需有持續性,令地價、房價穩定,任何公共房屋都要7至8年才落成,因此更要仔細考慮,制定各界都可接受的方案。而房屋問題又涉及多個範疇,包括土地供應、綠化、不能填海等,同時又要顧及密度問題等。
至於貧富懸殊問題,曾蔭權指出,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不可避免出現高薪與低收入兩個階層,難以縮窄貧富懸殊的差距,政府已大量投資教育,以防隔代貧窮。他聲稱,明白年輕人的怨氣,香港始終是自由社會,機會仍有很多,年青人不可墨守成規,就業不應只限於香港,可放眼內地及世界市場。
他又直截了當拒絕推動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認為港人抗拒強迫儲蓄或強迫供款的退休保障計劃,強調退休保障問題要依靠個人儲蓄,而強積金計劃已處理部分問題,香港亦有妥善的社會安全網應付有需要的市民。
被問及民望近年持續低企,曾蔭權回應,自己任內幾年間,民生、經濟、政治都有進步,香港是開放型社會,政策不可能獲整個社會認同,一定要多聽意見、尋求共識,開放討論,累積經驗,務實做事。他感謝市民的支持,重申服務市民至明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一秒。
就目前歐美經濟危機,曾蔭權認為,香港作為全球主要市場,必定受到波動,幸而香港基調良好,監管機構完善,競爭力強於其他地方,即使出現所謂的「雙底衰退」,香港也有條件、有方法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