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政府公布2011至2012年度《施政報告》,當中以資助房屋政策著墨較多,如推出新居屋及優化置安心計劃等。世紀21(香港)首席顧問兼註冊專業測量師陳東岳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及的資助房屋政策與私人市場「上車盤」或有重疊,但相信港府已盡量取得平衡,避免影響私樓市場。
他指出,由於政府推出的新措施主要協助中低收入家庭,新居屋政策計劃對象為每月收入低於3萬元,而置安心計劃對象月入約4萬元以下的家庭,而這一批受惠人士或會與私人市場上車盤的客源有所重疊,預期該批客源或會等待資助房屋的單位推出,暫緩其入市決定。
他相信,兩項房屋計劃推出,中小型物業市場難免受到影響,其中新界區、市區單幢樓、二手居屋、公屋等市場影響較大,同時,現時準備購入中小型單位的買家,因選擇性增加,令一班有意換樓的中小型單位業主更難出售物業。
新居屋、置安心須明確區分
此外,陳東岳認為,由於新居屋於2016至2017年起4年,提供逾17,000個單位,每年約2,500至6,500個,而置安心計劃將於2012年底推出首批單位,較當初市場預期為少,因此預期對市場影響較溫和,兩項資助措施在協助上車的同時,亦有顧及私樓市場,避免構成過大衝擊;但值得注意一點,兩項資助計劃的定位要有明顯的區分,負責的機構應互相協調,否則會出現「左手打右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