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不斷受到人為破壞和雨量減少的影響,位於陝蒙交界、被譽為「沙漠明珠」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將10年內徹底消失。
由於人為破壞和雨量減少,紅鹼淖近年來水位急劇下降,水質持續鹼化,這個昔日陜北最大的產魚基地已不適宜魚類生存。最新的數據檢測表明,紅鹼淖水質鹼化日益嚴重。
陜西省漁業環境監測站站長李維平表示,近年來紅鹼淖水域面積縮小,湖水含鹽量提高,PH值已達到了9.6(正常範圍6.5-8.5),遠遠超出了魚類生存的極限。
由於上游修起兩座水庫,截斷了紅鹼淖水源。陜西神木縣紅鹼淖管委會辦公室黨支部書記李文藝表示,紅鹼淖沿岸以前有7條補給河流,其中四成的水源補給來自上游的營盤河。2006年起,紅鹼淖上游的營盤河等兩條主要補水河流上,分別修建兩座水庫蓄水,直接導致紅鹼淖地表匯水量急劇下降。
此外,紅鹼淖地處陜蒙交界的煤礦富集地,周邊儲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自2000年以來,紅鹼淖不時受到煤礦開採的威脅,導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陜西神木縣紅鹼淖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雷傑祥預計,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水面以現在每年60厘米的速度下降,10年內紅鹼淖將不復存在。陜西省有關專家呼籲,儘快在紅鹼淖設立國家級的生態保護區,立法保護生態環境,避免紅鹼淖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沙漠淡水湖紅鹼淖10萬水面和120萬畝溼地,對陜蒙兩省(區)的榆林、鄂爾多斯周邊沙漠地區的生態和氣候起重要的調節作用,被譽為榆林市和鄂爾多斯市的「肺」和「腎」。紅鹼淖擁有17種野生魚類和53種候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等30餘種野生禽類繁衍生息,被稱作全球「遺鷗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