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獎學金得主 越南華裔何淑芬苦學有成 |
2009-06-02 (05:29) |
(紐約 )(本報記者李曉謎紐約報道)完全陌生的環境、聽不懂的語言、困惑,這些對於當年只有10歲的何淑芬來說是孤獨和恐懼的。2009年紐約時報獎學金的獲得者之一的何淑芬,如今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布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間抉擇的她,想告訴所有的人只要「決心和刻苦」就一定能成功。 這個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就的女孩,在講述自己灰色的起點時,也保持笑容。本身是越南華僑的何淑芬(Phan Ha)10歲和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國,爸爸在家具工廠做工、媽媽則在家中幫忙打點大小事務,一家五口靠著父親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剛剛來美的時候,何淑芬一點英文都不懂,雖然在越南已經完成3年級的課程,但是由於英語不好,被學校要求降級到一年級。 上課怎麼睜著眼睛看、長著耳朵聽,就是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何淑芬表示,周圍坐著都是比自己小很多的同學,變成了睜眼瞎的自己,一度感覺自己好愚蠢。一次,因為第二日是法定假期,所以學校不上課,何淑芬不能確定想問同學,於是她鼓起所有的勇氣,但是話到嘴邊,她連「學校(school)」和「明天(tomorrow)」都想不起怎麼說,憋紅了臉最終還是被嘲笑了一番,從那以後何淑芬又回到了沉默世界。 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家人的鼓勵、同學的看不起激起了她奮發的動力,在媽媽的帶領下,何淑芬首次來到了紐約公立圖書館,在那裡她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從幼兒書籍到小學、文學,每天一下課何淑芬就泡在圖書館裡幾個小時,直到關門才走。很快何淑芬不但閱讀水平有很大提高,很快也能完成簡單的對話了,並在她四年級的時候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老師規定的25本書的閱讀。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何淑芬幫忙輔導兩個弟弟的功課,並在哈林區的學校裡為學生補習數學、科學等課程來賺取外快。何淑芬曾經連續兩個暑假都在YMCA做義工,參加領導人培訓課程,幫助少數族裔的學生爭取自己的權益。 目前已經收到布朗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她,想學習政治或者哲學。雖然家長希望她成為醫生或者哲學家,但是何淑芬自己也有夢想,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幫助別人。何淑芬想告訴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剛剛來到美國的新移民,當他們也經歷同樣的難熬時期時,不要放棄、不要心急,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