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較廉 非華裔以新手法轉型改造 咖啡店搶灘華埠成蒲點 |
2009-07-14 (04:57) |
(溫哥華 )(本報記者周文琳)正當有人覺得溫市華埠逐步沒落,只堪緬懷昔日光輝之際,有商家致力發掘華埠發展潛力,人棄我取,以轉型改造精神,振興這個北美第二大華埠。連政府也加入三輪車觀點賣點,要吸引更多人到華埠。 溫市華埠是繼美國三藩市華埠以外,另一大型華裔社區群落。一年前,華埠商業心臟地帶的緬街(Main St.)夾片打東街(E. Pender St.)交界對開,有一家咖啡店開業。由於鋪面布置舒適,有大沙發讓顧客可以安靜品嘗咖啡,旋即成為區內上班族的新「蒲」點。而遊客也因華埠可供歇息點不多,這家咖啡店頓成落腳地,短短一年間就成了華埠新地標。經營該特許咖啡連鎖店的不是華裔,卻是個伊朗裔女子賽德(Hoba Said)。 這是賽德首次當老闆,選擇溫市華埠,是因為對社區熟悉。原來她過去17年都在華埠附近居住。她說:「當初我決定接手經營時,最擔心的是客源問題,因為在華埠中心,面對附近中式食肆林立,不知顧客能否接受西式咖啡連鎖店。哪知一開業,就有大批捧場客;經過一年努力,業務總算上了軌道。」 西式咖啡店形成新「蒲」點 在賽德的心目中,溫市華埠不光是她生活及工作的地點,也是個美麗的社區;雖然她剛剛搬往滿地寶居住,但華埠仍然是她最親切熟悉的地方。 賽德現時是11個員工的老闆,有華裔顧客向她表示,自從咖啡店開張之後,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而客源主要是附近上班的職員,由於店鋪的位置關係,也吸引了不少路過的街客,當中很多是前來華埠觀光的遊客。 她說道:「我們每天接觸到不同背景的顧客,有遠至歐洲,近至住在卑詩白石(White Rock)的朋友,或者是華埠工作的打工族。能有機會與不同人士聊天,令自己十分開心。」 不少街坊捧場客 開咖啡店,似乎是非華裔在華埠搶灘的熱門行業選擇。而在溫哥華土生土長的馬克斯韋爾(Stuart Maxwell),去年大約在同一時間,在華埠另一端的歌雅街(Gore St.)夾裕仁街(Union St.)開設他的第二家咖啡店,轉眼已經一年。該店雖然並非在華埠中心,生意依然興旺,原因是有不少附近居住的街坊捧場。 馬克斯韋爾表示,他在年前搬到士達孔拿區居住,到華埠可以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加上自小就已經跟家人經常到華埠,他坦言對華埠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馬克斯韋爾投資的第一家咖啡店,設在市中心東端的波維爾街(Powell St.)夾哥雅街,他知悉愈來愈多與他年紀相若的一代,因為喜歡華埠周邊古雅翻新的建築住宅,而遷到區內居住,慢慢形成了一個年輕新社區。 形成一個年輕新社區 他指出,因為不少顧客都習慣泡咖啡店,惟苦於附近沒有可以聚腳的地方;而這個街角店鋪已經空置了一段長時間。他說,看中該處的潛力,決定把店鋪租下來,大展拳腳,開設自己的第二家咖啡店。 他表示:「在華埠開店的租金要較市中心便宜很多,而且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又有大量步行及騎單車到市中心上班上學的客源,生意潛力,其實較市內其他社區優勝。」 兩家在華埠不同角落的咖啡店,短短一年間分別在華埠闖出名堂,針對不同客源,反映出即使是舊社區,只要不斷變化創新,還是可以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這也大概可供華埠未來發展參考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