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水蕉徑營盤村去年7月遇上27年難得一遇的洪水,令到村內一名經營士多的七旬東主疑因走避不及,被洪水困於家中溺斃,死因庭今日繼續展開聆訊。專家認為是太大雨造成水浸,渠道阻塞的可能性不大。裁判官則反駁指,現實與科學計算有很大差距。
去年七月22日、颱風「燦都」襲港,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期間上水蕉徑營盤村水浸,72歲的村民李耀祖在住所突然被洪水衝入屋浸死。有證人日前作供指,當日在營盤河邊,有大量木方和木材阻塞排水渠,令水位上漲,引致洪水。
理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志偉作供時表示,當時渠道未完成工程,只可以承受5年一遇的洪水,當日的雨量是27年一遇的程度,水浸是因為雨量大,雨水由上游湧出,又指該條渠闊1.5米,木方不闊,會阻塞渠道去水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死因裁判官陳碧橋反駁指,「木方不是車,不會穿過隧道,物件是無眼」,而現場亦有很多石頭和樹枝有機會堵塞,否則「通渠佬都不會那麼好生意」。他又指出,從外行人來看,現實和科學計算結果的差距很大。
李志偉又解釋,水是有流速、不是靜止,即使木方會堵塞,但不會停留在渠口。渠務署工程師亦呈上多份顧問公司提供改善措施的報告。
同樣陳碧橋批評文件沒有日期、頁數、誰人寫的也不知道,質疑怎會有這樣的報告,他又問「究意是顧問公司做或中學生習作」,又不滿報告做了一年,都是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