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由2007年12月至今的3年內,共接獲43宗有關接受微針美容療程的投訴,消委會認為應加強有關服務的監管。
當中逾10宗個案,投訴人指接受服務後,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包括痕癢、紅腫、疼痛、出紅疹、毛孔發炎,甚至患上皮膚炎等。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委員梁光漢指出,微針美容存在風險,消毒不當,可令細菌經破損的皮膚交叉感染,傳播病毒。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要了解清楚風險,不建議市民自行購買微針美容產品。
消委會指,部分美容院聲稱為客人使用的微針都是「私家針」、不重用,即使重用也徹底消毒。但梁光漢指出,安裝在滾輪上的微針會刺穿皮膚,需更嚴謹的消毒和清潔步驟,如在焗爐內高溫消毒40分鐘,若只以酒精消毒或熱水沖洗,都不能徹底消毒。重用未完全消毒的微針,可引致交叉感染,傳播愛滋病、乙型及丙型肝炎等病毒。
市民購買微針美容產品,由百多元至幾百元不等。消委會提醒市民不要自行購買微針工具使用,並認為應加強有關服務的監管,包括微針工具的安全性、標籤資料及宣傳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