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身分不單用於信用卡 求職就醫退稅皆蒙損失 |
2009-06-02 (05:15) |
(三藩市 )(本報記者胡健宏三藩市報道)根據非牟利機構身分盜竊資源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去年身分盜竊出現新的趨勢,竊賊一改以往開數十張信用卡的做法,通常只是開兩到三張以減少被發現的風險,而且一個身分的黑市價只是60仙而已。消費者行動社區外展經理張毓潔指出,英語不太好的華裔消費者,在碰上身分盜竊時會更加辛苦。 身分盜竊資源中心訪問了100個去年被盜用身分的受害人,調查後發現幾乎半數的受害人表示竊賊用自己身分找到一份工作,29%的受害人被冒領了退稅,同樣比例的受害人身分被用於領取政府福利。不過受害人的直接金錢損失則有所下降,已有戶口的損失為平均739元,新戶口的平均損失為951元。不過商業的損失則增加8成多,從2007年的48,941元增至08年的90,107元。 中心創辦人福利(Linda Foley)指出,傳統上受害人在被拒絕工作或貸款,或者獲執法部門知會才知道自己身分被盜,但現時許多個人的資料已經難以控制,她說:「如果竊賊想得到的話,他會找到辦法。」 從有關的調查還發現,去年盜用他人身分的竊賊一改以同一名字開10到20張信用卡的做法,只是會開2到3張,而且個人身分資料非常便宜,黑市價甚至只需60仙一個。竊賊在用盡一個身分後便立即轉往下一個,以減少被發現的機會。 該中心從今年開始追蹤醫療身分的盜用,在調查中發現多達三分之二的受訪受害人收到醫院的賬單,但接受醫療服務的卻是盜用身分人士。此外,56%收到追債公司的電話,三分之一稱現時自己醫療紀錄上的是另外一個人,還有11%不知出於什麼緣故被拒絕醫療保險或人壽保險。 報告還指出,2008年身分被盜的受害人,平均需要耗費58小時才能彌補已有戶口的損失,如果很不幸被開了一些新戶口的話,平均需要165小時才能收拾殘局。而且相當一部分受害人表示根本無法清除負面信用報告,例如無法取得警方報告、戶口被重新放進報告被、詐騙警告被忽視、即使有警方報告亦無法證明無辜等。 消費者行動社區外展經理張毓潔對此表示,消費者行動經常收到身分被盜用受害人的投訴,華裔受害人的情況和一般人大致相同,不過部分英文不太好的華裔消費者,不論在發現身分被盜,還是善後工作方面都處於不太有利的位置。 張毓潔對此建議華裔消費者一定要留意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寄來的英文信件,讓懂英文的親友幫忙翻譯,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既不要拖,也不要置諸不理。 張毓潔建議新移民消費者,可以找一間比較熟悉的銀行開信用卡,消費後留意每個月的月結單,查看交易資料是否正確,同時收到月結單後便要立即還錢,盡量不要拖,因為可能會被罰款甚至影響信用。起碼每年上網查看一次免費的信用報告。 張毓潔還表示,華裔消費者如果發現身分被盜,可以致電消費者熱線(415) 777-9635,等英文提示完後,按2聽中文,留言時關鍵是要留下姓名和聯絡電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