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曾蔭權表示,多年來治理香港,他們是以「大市場、小政府」為核心理念,自由市場先行,政府配合為輔,由此衍生出低稅制、量入為出、嚴格控制政府經常開支等的理財哲學。香港過去30年的經濟轉型,都是跟從世界經濟大勢改變而作出回應,並非由政府規劃的結果,市場與企業家先行一步,政府作出積極配合。今天這種管治理念正受衝擊。
第一,貧富差距帶來所得再分配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工作職位兩極化,全球人才競爭本地條件優厚的工作,而低技術工作收入則停滯不前。再者,由於科技發展及工業北移,本港部分藍領與中層管理職位正逐步消失,即使保住職位亦要提升技能,應付知識型經濟的需要,貧富差距由此擴大。因此,社會出現一種呼聲,希望政府介入所得再分配,以公共政策及財政手段縮窄貧富差距,市民對政府角色的期望越來越高。
貧富差距已變成結構性社會矛盾。處身全球化經濟和高端行業,例如金融業,工資會持續增長;相反在低端服務業,收入會停滯不前;而中層工作的消失,也減少市民向上流動的階梯。香港是城市經濟體,這種由全球化衍生的貧富差距會更加突出,他相信這問題是難以徹底解決的,但他們會用各種政策措施去緩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