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股王」 股民焦頭爛額 |
2009-01-16 (03:32) |
(溫哥華 )北電一度為加國投資者的寵兒,不少華裔人士也因購買該公司股票,曾招致損失。 從事電腦行業的方先生看好電訊業,於2005年在北電的股價跌至7元多時,趁低吸納,以為可以獲利,不料北電的股價一直向下,直至現時差不多跌至仙股。幸而方先生並非重槌出擊,但也輸掉了萬多元。 胡女士於2004年以7.385元及7.4元的價錢,分別以退休儲蓄戶口及個人的股票戶口購入北電網絡的股票。胡女士說,她購買北電股票時,該公司的假賬醜聞剛告完結,胡女士看見該公司撥亂反正,撤換了管理層,業績也有了起色,看來股價已經跌至谷底,於是才放心購入。由於沒有充分的時間監察股價的走勢,至她醒覺時,提資已不見了一大截。胡女士希望北電的股價能有反彈的一天,因此一直沒有出售止蝕,至今投資在這隻股票上的錢差不多全部泡湯。 穆先生是於2001年購買北電的股票,他當時見北電的股價從120多元的高位跌至80多元,遂以退稅所得的兩萬多元全數投資在北電上。其後股價一再下跌,穆先生曾在跌至50多元30多元時先後數次「趁低吸納」,以圖把入貨的平均價降低。惟北電股價每下愈況,穆先生最後決定壯士斷臂,把手上的北電股票全數出售,結果蝕掉2萬多元。 時事評論員史毅敏認為,北電網絡作為曾經是加拿大股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它申請破產保護,對社會及民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史毅敏說,在北電股價升至高峰期時,相信無論是個人、基金或退休基金的投資者,都會或多或少會購入過北電股票,因此可以說得上大部分國民都跟北電有牽連。 雖然買賣股票和投資是個人行為,但由於這些大型上市公司或金融機構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他們的管理層人員需要有道德規範,並接受監管。 他稱,北電這次事件,暴露了北美負責監管上市公司及金融業的機構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希望事件能引起政府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