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 )(星報專訊)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懷著為後代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夢想,遠渡重洋來到加拿大,但也許這類夢想很難實現。
宋海倫(Helen Song,音譯)、賈維亞(Vivian Jia,音譯)與田莉絲(Crystal Tian,音譯)均為年輕父母,最近從中國大陸移民來加國,她們面臨著生活中最困難決定之一:是否應將年幼子女送回中國,由祖父母照顧,這樣她們能夠重新開始受阻滯的職業生涯,在多倫多創造新生活?
大多區二千本地出生小孩送中國
根據周一出版的「嬰兒精神健康雜誌」(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最新加拿大研究,越來越多加拿大與美國移民將嬰兒送回原居住國,由家人撫養。
研究員、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鮑爾(Yvonne Boher)表示,僅在大多倫多地區,估計最多有2,000名加拿大出生的中國父母的小孩被送回大陸,等他們長大至入學年齡,再接回加拿大。
鮑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家長受到其決定的折磨,但按照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自身與孩子分離的痛苦是為了家庭將來更好。家庭是社區的基石。當家庭情況改變,受到壓縮,承受壓力,將為人際關係帶來許多問題。」
鮑爾說,這一現象稱作「太空孩子」(satellite babies),在溫哥華、紐約、三藩市與洛杉磯也常見,而且在不同文化社區均廣泛存在。
本研究只針對多倫多中國裔加拿大人社區進行了調查。
這份長達22頁的報告中警告說:「在接受移民的國家中,持續家庭分離的現象非常普遍,也許是全球化對家長與兒童的許多影響之一。由於日益增長的移民趨勢,這類家庭分離情況將更加頻繁,出現更多新形式。」
這是多倫多社工謝康妮(Connie Tse,音譯)及其他一線人員經常遇到的問題。
謝康妮是Aisling Discoveries Child and Family Centre)的一名治療師,她自2004年起便組織支援小組,幫助家長分析將孩子送回原居住地的利弊。
與鮑爾合作進行這項研究的謝康妮表示:「大部份移民來到新國家都憧憬美好的未來。但家庭生活遇到許多困難,家長覺得,一方面要事業有成,另一方面要全心照顧孩子,負擔過重。」
來自大連市的教師宋海倫懷抱5個月大的兒子說:「我與兒子建立了母子依戀關係,看他每日成長,很難與其分離。但將兒子留在這裡,無法去上英語課或找工作,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田莉絲與許多技術移民一樣,在加拿大沒有家人或朋友,幫她照顧5歲大的女兒與7個月大的兒子。她說:「將孩子送日托中心花費太貴,我無任何支持。」田莉絲是北京人,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學位,丈夫則有電腦職位。
這項小型研究探討移民的心理衝突,研究人員訪問了12個移民家庭,討論是否將嬰兒送回中國。家長的年齡在24歲至36歲,均擁有大學學歷,在加拿大生活了1至3年。嬰兒的年齡從5至15個月。
家長均表示,有必要發展事業或接受再培訓,撫養費用太貴是無法將孩子留在加拿大的原因。部分家長表示,試圖將祖父母接來加拿大照顧孩子,但遇到官僚程序的阻礙。
孩子長至上學年齡回到加拿大,長期骨肉分離對孩子的影響目前所知並不多。但鮑爾表示,家長提到這方面的憂慮,例如孩子在學校的適應程度,在家的行為問題,以及與以前照顧他們的人分離所產生的抑鬱等。
鮑爾說:「家長可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多次分離並不是件好事,孩子需要有安全、受保護感,這點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