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學童比1:166 應早治療 |
2009-04-01 (05:07) |
(洛杉磯 )(本報記者陳慧如蒙特利公園市報道)「爸爸,我是不是很笨,是不是智障?同學都不跟我玩!」「我的孩子每天半夜四點鐘爬起來哭,哭完了再回去睡。」「他聽不懂別人的話,也不會說話。」「孩子總是無故生氣傷心,只會用哭鬧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經碰到自己或親友的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嗎?這些其實都是自閉症兒典型的症狀,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懷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4月是自閉症關懷月,一些家中有自閉兒的華裔家長,30日勇敢站出來分享親身經驗。 由於目前有許多包括儀器調整、心理治療等方法出現,有自閉兒的華裔家長們呼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效果較佳,千萬別以為僅僅只是發育較慢,延誤診斷與最佳治療時機。 此外,由於部分療法價格較昂貴,一些低收入家庭可能無法負擔,另有華裔有心人士打算成立基金會,協助這些有需要的家庭的自閉兒,能夠儘早接受治療。 來自灣區的華裔母親金元元,家中9歲的兒子就有自閉障礙,只能用簡單的單字來表達,不願意跟人溝通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剛開始還以為是人家常說的男孩子發育慢,直到小學3年級時,學校導師通知要把兒子送到特教班,這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 陳艾迪與沈乃明夫婦的4歲兒子Hunter,在1歲半時就出現有點奇怪的舉止,例如時常發呆、不活潑、對週遭事物環境不關心、常常自己笑或不開心、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他們都不以為意,直到兒子3歲時,還相當安靜、沒表情,後醫生診斷出是自閉症狀。 張怡的兒子生下來時,張怡就發現異樣,因為他會迴避人的目光,也不看人,2歲時還是如此,甚至一句話都不會說,本來張怡以為是自己忙,家長沒教好,送到中國給祖父母帶,還做了針灸治療,2歲半時到UCLA兒童醫院診斷,才發現是自閉症。 根據華裔治療師王冠雄的說法,目前美國平均每166個學童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其中華裔患者不在少數。自閉症也稱孤獨症,一般在2至5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主要特徵是情緒漠視、拒絕交流、語言發展遲滯以及活動和興趣範圍有著顯著的侷限性,其他例如與人沒有目光接觸或只有鸚鵡式的回應語言。 自閉症的概念由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專家坎納於1943年首次提出,專家認為,2至6歲是最佳治療時機,越早治療越好,目前治療方法包括行動、食物療法、藥物療法和心理與儀器等療法。 低收入自閉症家庭基金會與自閉症洽詢詳情,可電洽626-288-5986王冠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