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獻策 推陳出新 振興溫市華埠 須商住並進 |
2009-05-16 (05:10) |
(溫哥華 )(本報記者宋娜)多位對華埠歷史有研究的專家認為,要振興華埠,未來必須著重商業發展和居住環境,吸引更多人到華埠附近居住。 為期三天的「超越華埠」(Chinatown and Beyond)會議,周四繼續在西門菲沙大學(SFU)進行,來自國際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未來溫哥華華埠的振興及發展。 應具異國情調 更是歷史遺跡 卑詩大學(UBC)歷史系副教授余全毅指出,華埠首先應是一個居住社區,同時也是一個工作和有商業發展的地方;另外,溫哥華華埠更應是本地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地方,對本地人來說,應具有異國情調,同時也是歷史遺跡。 余全毅認為,現在的華裔移民與早期的移民已完全不同。早期移民中,96%來自中國廣東省,而且在1900年至1910年的十年間來加最多。據統計,在1851年至1949年期間,中國共有97,123人抵加,其中97.4%是男性,只有2.6%是女性。而來加的中國移民之中,有65%是做苦力,另外也有學生、廚師和農民等。 他表示,由於早期移民均在華埠居住,因此當地的商業發展非常繁榮,但現在,中國移民已經不局限於居住在華埠,而是遍布大溫各個地區。另外,現在的新移民之中,很少有人頭稅苦主的後代,或者是家人曾早年來加,因此對華埠沒有太多感情。 首要任務:人流帶旺華埠 余全毅指出,其實,振興華埠不僅在建築方面更新重修,而是要在認知方面將華裔和華埠聯繫起來,讓華裔到華埠時不再是旅遊,而是「回家」。 維多利亞大學榮休教授黎全恩認為,發展華埠的首要問題,是吸引更多的居民到華埠附近居住,從而帶動華埠的商業發展。他指出,現在光顧華埠商家的多數是遊客,而很少有本市居民光顧。 溫哥華市政府資深城市規劃師陳婉瑜表示,市府自2000年起,就開始著手振興華埠,但這項工作並沒有截止日期,須要不斷的討論和改進。不過她認為,延長華埠的商戶營業時間,增加華埠晚間的霓虹燈等措施,都有助於華埠的商業發展。 陳婉瑜也認為,振興華埠的首要任務,是要人流帶旺該區。她同時表示,華埠的發展,未來會與溫市東區、煤氣鎮(Gastown)及整個溫市中心結合,一起帶動溫市經濟發展。
|